我的“东写西读”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 2015年奖学金获奖者
好了,现在就开始向您们一一道来。
刚拿到卢浮宫中文版的地图的时候,我站在售票厅的中央,望着藏品数量之 多和展示空间之大的复杂地图,我就知道此刻我必须要做到“有舍才有得”了。 我深知自己到底还是对绘画最感兴趣,因此果断放弃了所有其他的诱惑,一心一 意地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看画上面,因此木乃伊什么的雕塑珍宝什么的根本就没空 看,都是为了找画匆匆路过时跟着瞟了几眼而已。
在卢浮宫看画的过程中,我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从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开始看 起,每看过一个厅就在地图上划一下,生怕落下了一个。馆中的每一幅作品我都 尽可能看得比较仔细,大概用了三天才看完所有的绘画作品,剩下的两天又用来 看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作品去了。
二层达芬奇拉斐尔还有文艺复兴早期众大师们所在的那条走廊,简直让我寸 步难行。我最先醉倒在安吉里科金碧辉煌的作品之下,因为之前对他一无所知, 因此而直接崇拜的一败涂地。之后,我在人山人海之后遥遥地望着《蒙娜丽莎》, 从她狡黠的微笑中读出了来自达芬奇五百多年前的挑战书;我在《梅杜萨之筏》 面前大概站了半个小时,因为画中澎湃的浪涛让我的目光难以离开那个悲怆的世 界;我在《诗人的灵感》面前静坐许久,享受普桑用画笔演奏出的绝美的绘画、 音乐和诗歌的交响;我还在几乎无人停留的普桑的“四季”厅里,一幅接着一幅 贪婪地品味着画家注入在画面中的四季交响乐。还有好多不甚“知名”的作品, 因我没有一丝焦虑和偏见的观看,而被我读取到蕴藏在她们之中的无穷宝藏,在 此实在是难以全部例举。

除开周一各个展馆都休息,能好好看展览的时候并不多。在巴黎,我剩下的 精力都用在欣赏蓬皮杜的现代艺术、毕加索博物馆的整体脉络和罗丹的雕塑上了。 诚实地说,在蓬皮杜我的收获并不多,因为看来看去我始终还是对绘画最感兴趣, 所以大多数“智商创意秀”一般的现代艺术作品我始终兴趣不大,所以也就是浏 览了一下,收获反而是:“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做人不能贪婪,人的精力和 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要忘本地做好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有可能能做好的就很好了。” (笑)

我在博物馆岛上的老国家画廊里看到了著名的《根特祭坦画》,同行的朋友 刚好是基督徒,跟我解释了关于“牧羊人”的问题,我因此而对画中那只待宰的 羔羊、甚至米勒的那张《牧羊女》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看到了维登的《下十字 架》,被他极其干练的线条组织方式深深震撼到了,并且作品的颜色光亮如新, 可见凡-艾克流传下来的技法确实是最可靠的经验之一。我还从维登等人的北方 画风中明显体会到了和意大利西班牙等画风的不同,这种画风上的南北差异很值 得玩味,特别是换位思考到我国画坛的问题上,亦不乏相通之处。
在博物馆岛上看的另一个馆刚好是专门展示伊斯兰世界的文物的,和我要做 的论文的内容刚好吻合,让我倍感荣幸。馆内精美的壁龛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伊 斯兰世界的纹样之美在其壁毯上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流连忘返。同时伊斯 兰书法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因为馆内到处可见的各种字体的古兰经让 人着实佩服穆斯林们的想象力。
在柏林,我还逛了几家画廊,了解了一下市场上的艺术品的样貌。另外还赶 上了周末的跳蚤市场和“柏林艺术周”的一场艺术博览会。这些都让我对于欧洲 艺术市场的样貌得到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内的展品也让人 印象深刻,使我对柏林的历史多了几分理解。


吃过了乌菲奇的饕餮大餐,我始终觉得还有点什么是我这次没有挖到位的。 于是买了一本翻译极差的《佛罗伦萨》的导游书,竟在里面发现了有一个修道院 似乎就是我在卢浮宫收获的男神安吉里科所在的,因此果断决定将翡冷翠的最后 一日献给这个在外人眼中恐怕很难纳入行程的冷门去处。
结果真的是让我喜出望外,整个修道院几乎所有的作品全部都是安吉里科画 的,不但有专门的展厅展示其架上精品,修道院的每一间僧房里的壁画也全都是 安吉里科手绘的。我简直难以形容我的幸福与感动。安吉里科比达芬奇还要早一 些,但是其造型语言达到的水平是绝对一流的,与他同时代的画家们在我眼中没 有一个能将人物和整体画面处理到他这种程度的。我在他的架上作品《下十字架》 面前站了好久,这幅完美的作品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完美的构思与构图、完美的 造型与色彩,还有神来之笔般贯穿整幅作品的一种“此物只应天上有”的气质, 真的让人顶礼膜拜。我虽然对于基督教所知甚少,但是在安吉里科的这个修道院 里,我感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通过观看绘画的方式。
佛罗伦萨的旅程完满结束之后,来到罗马的主要目的就是去梵蒂冈看米开朗 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了。不过在西斯廷礼拜堂里,我觉得画得更好的反而是米开 朗基罗天顶之下的十几幅其他作者的作品,但是拉斐尔的几幅壁画给我的启发还 是很大的。只是梵蒂冈汹涌的人流让人很难静心欣赏作品,我只有在男神阿波罗 的雕塑面前才得到了片刻的宁静。

普拉多博物馆最大的惊喜其实是不收门票,因为我持有国际学生证,而且刚 好距离 25 岁生日还差一个月,所以西班牙整体给我的印象都超级的好。(笑)在 普拉多博物馆里如约看到了委拉斯贵之和里贝拉的众多作品,特别是委拉斯贵之 的代表作让我对其空间处理的手法很是惊叹。戈雅的作品也有了系统的观看,其 飘逸灵揉的处理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马德里,除了普拉多,我还看了一个现代艺术的博物馆,还有一个私人的 博物馆刚好展示的是蒙克的特展,让我大饱眼福。蒙克极其细腻敏感的神经在他 的笔下流淌着,让我对于爱和死亡有了更多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因为 其作品而变得小了许多。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风信塔真不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塔之一,晚间的时候我坐 在塔外的长椅上观望了她好久。白天参观塞维利亚大教堂时,里面金碧辉煌的装 饰物很震撼人心,晚间的时候教堂的外部各处都打上了灯光,看起来别有一般风 情,能让人体会到一种伊斯兰世界在极简的轮廓之下又充满了极细腻的变化的美。 除了塞维利亚大教堂,其对面的皇宫是欧洲第一个封建帝国的皇宫遗址,里面虽 然已经破败了,但是美丽的花园和无处不在的伊斯兰瓷砖装饰依然散发着不朽的 贵族气息。



被称为鲜花小城的科尔多瓦宁静安逸,我独自穿行于小城里的每个巷间,好 多时候走很久都遇不到一个人。安达鲁西亚区属于亚热带,偶尔下午炙热的阳光 烤得我昏昏欲睡,但是每一户窗外的鲜花与露水都在提示着我真理似乎既存在于 金碧辉煌的教堂之内,也并存于这平淡无奇的露水之间。



首先,两个国字号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京都国立博物馆都是名副其实的含 金量十足。不但让我看到了各种镇馆之宝的国宝级常规展品,还分别赶上了来自 祖国的兵马俑特展以及纪念“琳派”诞生 400 周年的大型特展。特别是琳派的展 览展出的几样国宝水准之高让人惊叹:俵屋宗达的《风神雷神图屏风》和《鹤下绘》等众多作品表现形式之多、艺术水准之高真的让人望尘莫及,充分显示了日 本民族文化中的大胆创新和生动活泼的特点。东京国立博物馆中见到了几样来自 祖国的国宝,其中张即之写的三个大字《旃檀林》逸笔草草、潇洒雍容的气象让 我深受震撼,立马在神保町旧书街买来二玄社出的张即之的《金刚般若经》,自我旅行结束后至今仍在日日临习中。
在国立西洋美术馆中看到了来自地中海的黄金秘宝展,和东亚文化含蓄内 敛的展品截然不同的金碧辉煌,给我的视觉造成了很大的反差。同时馆内收藏的 来自欧洲的绘画作品也为的欧洲行做了一些补充,又和东亚艺术并肩匹敌,这东 西文化猛烈的碰撞也让我思索良多。
在东京,我还在国立新美术馆看了“日展”,似乎是类似于国内的全国美展类型的展览,使我对日本现当代美术工作者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的影像展使我对日本 70 年代前后的视觉艺术发展有了一定了解,并 且看到了东山魁夷的几幅 作品,了解了“日本画” 的真貌。根津美术馆的物 语绘特展是典型的日本艺 术,让我大开眼界,同时 馆内收藏的来自祖国的钟 鼎文物以及佛像等也很解 渴,其中最奇妙的是:几 年前我去山西太原天龙山 石窟时,几乎所有的佛头 都没有见到,当时就听说 是全被日本人砍走了,不过也幸亏被偷走了否则也留不下来。结果我在根津美术馆就见到了当年我遗憾的没能一睹真容的佛头们,他们雍容的气象让我的心得到了莫名的慰借。




再就是在智积院看到了长谷川等伯所画的几幅障屏画所带给我的震撼了。我 非常感恩由于我随身带了一本从图书馆借出的《日本美术史话》作为我出行的参 考,因为没有这本小书的指引,我就不会在京都多如牛毛一般的寺庙里选出自己 到底该去哪一个。智积院就是我通过看书知道并且决意要去的。结果院内所藏的 这几幅国宝真的是让我大饱眼福。我不但对日本古代“世袭美术”的情况有了一 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感动是对于长谷川等伯对蕴藏在自然界花草树木之中的生命 力的抽离与表达。我在展厅里面跪坐了好久,深深地觉得古今中外的大师们数不胜数,他们留下来的礼物真的是各显神通,而我却像一个吃水而忘挖井人的无耻 之徒一样懒惰地还没有交出任何拿得出手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