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我们的声音

隆重纪念王式廓诞辰100周年 纪念大会及作品展开幕

2011年5月6日

 


2011年5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王式廓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我院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教育部体卫艺术司副司长廖文科,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在主席台就坐。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黑德昆,王式廓先生的夫人吴咸和王式廓的子女:王其智、王荻地、王延荻、王晓欣、王群作为嘉宾到场。党委书记杨力主持纪念大会,院长潘公凯,副院长谭平、徐冰,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出席。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覃志刚讲话                          潘公凯院长致辞
   
中央美院闻立鹏教授发言                          王式廓夫人吴咸发言
 
党委书记杨力主持纪念大会                              王式廓家属捐赠作品


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院长潘公凯,王式廓的学生、闻立鹏教授和王式廓的夫人吴咸先后发言。大家共同回顾了王式廓始终不渝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坚守艺术的良知和人本主义情怀,高度评价了他强烈执着又信念坚定的艺术成就和教育理念,王式廓留给当代无尽的精神财富,对他的纪念也是接受他艺术精神的感召,开拓新世纪的艺术创作。



纪念大会上,吴咸先生和王式廓的女儿王荻地、王延荻、王晓欣、王群共同将王式廓的作品172件捐献给了国家,交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并由潘公凯院长颁发了收藏证书。


 
潘公凯院长在王式廓画展开幕仪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致辞

                                   

中国美协刘健秘书长发言                              徐冰副院长主持展览开幕仪式


嘉宾为展览剪彩


纪念大会结束后,“从延安到北京——王式廓百年纪念展”开幕式举行。除参加纪念大会的嘉宾外,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李可染基金会董事长邹佩珠、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门晓伟、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高波先生与来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商报》等媒体领导,以及专程从日本前来的国际友人参加了开幕仪式。徐冰副院长主持开幕仪式。潘公凯院长、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和中国美协刘健秘书长先后致辞。



“王式廓奖学金”获奖学生

纪念王式廓诞辰活动画册揭晓


展览开幕仪式上,由吴咸先生和她的4个女儿共同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资200万元设立、用于资助中央美院在校研究生海外考察的“王式廓奖学金”举行了颁奖仪式。王国召、金海慧和胡晓岚作为首届获奖学生登台领奖。随后,杨力书记和马骁先生一同揭晓了此次纪念活动出版的两本大型画册《王式廓》和《从延安到北京》。



展览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及其家属捐赠的王式廓作品,包括油画、木刻、素描、速写、手稿、草图,以及《血衣》、《改造二流子》、《井冈山会师》等大家熟知的经典作品。展览汇集了700多件作品以及相关资料,展现“土地之子”王式廓的生命情怀,希望通过对王式廓艺术人生的深入研究和展示,进一步认识现代中国美术的历史,研究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的革命史与社会发展史,对这双重的历史进行研究,以期廓清复杂曲折的20世纪历史的线索和轨迹,揭示时代的发展情景和真实状态,展览将展出至2011年6月5日。


纪念王式廓百年诞辰座谈会


当天下午,在美术馆贵宾厅,闻立鹏教授主持举行了“纪念王式廓百年诞辰座谈会”,王式廓先生的家属、生前的同事和学生通过回溯记忆、点评作品和归纳精神等方式,纪念缅怀王式廓先生。
 



王式廓在创作《血衣》(1959年)


王式廓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自幼酷爱美术,在北平美术学院、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专攻西画。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抗战爆发,王式廓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进而从武汉奔赴延安。后长期任教于延安鲁艺、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王式廓毕生致力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桃李满天下,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最杰出、最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



《血衣》  1959年 192×345cm  素描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为新中国美术的奠基人之一,王式廓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艺术作品《改造二流子》、《血衣》、《井冈山会师》、《参军》等,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王式廓的代表作《血衣》形成的“深入生活—素材写生—草图研究—画布创作”的创作方式,对新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和学院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传部 徐新立/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201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