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我们的声音

臧坤坤:构成作品的形式和观念都是在各自时空里的偶遇 | 2018王式廓奖

2018年9月12日


▲臧坤坤,调和XV,木,亚麻布,丙烯,铅笔,水,铝,U型钉,150 x 200 x 5.5 cm,2018 

 

▲ 臧坤坤,调和XV(局部)


与大部分艺术家有所区别,臧坤坤从未租过大型的工作室。他的家位于北京东部的一个loft小区内,每天工作的场所就在这里。他说:“我从来不把自己当艺术家,出门后就是一个小区的居民。艺术是我每天都在面对的事情,就是我的生活。” 因此,臧坤坤的作品和他的生活紧密结合,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的流露。


他将自己的艺术比喻为“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易懂,但像白开水一样没有意思。而乡音呢,能听懂的人很少,却非常有趣味。”臧坤坤试图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作品中既有明显的个人印记与风格,同时让观众可以有一个入口得以进入。


“这些构成作品的物体、形式、观念都是在各自不同时空里的偶遇。”

——臧坤坤

不做抉择的时候是最对的状态


臧坤坤的绘画天赋是从儿时就显现出来的。在他小学一年级时,臧坤坤偶然参加了一个学校组织的绘画兴趣班。没有专业装备又是第一次画素描的他,却被美术老师表扬,夸奖他比那些有绘画基础的学生画得都好,这件事让臧坤坤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有了最初的认知。但是,他却没有继续刻意地去训练这种能力,只是在业余时间画画。“就像安迪·沃霍尔说的‘当你不做抉择的时候是最对的状态。你越思考、越去做抉择的时候,其实这个事越有问题。’所以我当时就是很正常的一个状态,没去思考,画画就是我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因为没有去系统地学习画画,臧坤坤打趣说自己初中的三年挺可悲的,不懂怎么调颜料、不知道可以运用白色进行调合。“画的苹果的受光处都是用水洗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但正是这种兴趣使然,野蛮生长的绘画经历,影响了他今后独特的绘画风格与艺术语言。



真正开始系统的绘画学习是在高中,兴趣驱使他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的美术班,但他的脑海中依旧没有“考美院”的概念。“我当时还故意考了一个特别重视文化课的高中,因为当艺术家很难维持生活嘛,我想如果以后不从事艺术我就考普通大学也好。结果阴差阳错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不过当时也没觉得自己以后要靠这个吃饭,觉得毕业了当个老师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艺术选择了臧坤坤,毕业那年,正赶上2008年经济危机,大批人面临着失业,臧坤坤却卖出了第一幅画,机缘巧合走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幸运的背后,也得益于臧坤坤长期的积累。“其实所有的作品不用担心它卖不卖的问题,到最后都有自己的归宿。要做的是在创作时,就是在此时此刻对这些作品负责任,最大的精力投入进去,就不用再管其他事了。”


▲臧坤坤,教化的意义,丙烯,亚麻布,90×130×5cm,2009


▲ 臧坤坤,能量(VIII),油彩,亚麻布,125×170×3.8cm,2008


▲ 臧坤坤,无题,布面综合媒材,200×150×5cm,2011


▲ 臧坤坤,棕色(Ⅸ),电热毯上综合媒材,130×155×1cm,2011


我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系的事情

2008年,臧坤坤大学毕业,到今年,创作之路整整走了十个年头。从早期超现实剧场的营造,到《棕色》系列里对结构和空间的探索,再到《容器》系列里对现实之物赤裸而抽象的呈现,他在创作概念、材料运用以及创作方式上做了许多尝试。但不论怎样的转变,臧坤坤始终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浪。他说自己的作品不是那种让人看第一眼就喜欢的,是不讨巧的。


近年来,相对比早期的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如今臧坤坤对贴近生活的素材更感兴趣,把目光转移到日常之物上,“我只关心跟我有关系的事情,但是创作的难度更大。比如说,你买一张机票去国外陌生的地方,是可以给你惊喜,但那种惊喜是设定好了的。而生活里,你熟悉的同事突然给你不一样的感觉,让你刮目相看,这种惊喜来得更彻底。”他对现实生活中熟悉材料开始频繁地运用:小区中的健身器材、街边的宣传栏、高速路上的防护栏等事物被重新组合、被放置在另外一个场景中的时候,衍生出新的意义。


臧坤坤并非刻意地将现成品与绘画结合或是毫无目的地将材料堆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构成作品的物体、形式、观念都是在各自不同时空里的偶遇”,一件作品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偶然的趋势。他将绘画视为一种“物”,试图在绘画、绘画对象和画中物体之间建立一种平等,而非主次之分的联系。关注点也从色彩、笔触和形体转移到探索物体、形式、观念和不同感官体验之间的微妙关系和结构构成之上。“其实很多绘画作品的内部的结构和意义已经完全颠倒了,我从来没有对于绘画的明确概念,一幅绘画也可以是一部装置。创作中将各种信息汇集一起,绘画只是我借助的一个手段罢了。”


臧坤坤画面中所延伸出的那些材料,都是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因此天然地与当下的社会产生了直接的联系,而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中带有某种批判性,只是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出产的符合这个时代的艺术,因此在作品的解读上是双向的。


▲ 臧坤坤,容器XII,木上丙烯、高速公路防护网、画布,100 x 150 cm,2015

 

▲ 臧坤坤,容器·应形,丙烯,亚麻布,木,不锈钢,270 x 172 x 12 cm,2017


▲臧坤坤,反光·流变III,砂布,丙烯,水,不锈钢,USB线,180 x 84 cm,2018


艺术家就像一只鸭子


在外界看来艺术之路十分顺利的臧坤坤,实际上在创作过程中也有许多的痛苦与坎坷。“我觉得艺术家就像一只鸭子,游在水面上表面上看着挺自在悠闲的,实际上两只蹼在下边不停地在折腾,必须要这样才能保持平衡。”


每画一幅画,都是一个搏斗的过程。“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真的是很费劲,内心里长时间很沮丧,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进行下去。创作的从头到尾,为作品注入了很多的思考成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但现在这件作品要扔了,这么大的作品扔都没地方扔,然后就会觉得心里面非常难受、纠结。我就试图用一些别的方法来补救它,用我的能力去打败它,完全是搏斗的状态。很多作品都是在快坏掉的边缘,我重新地鼓起勇气修补它,让它再成立,因为我舍不得丢弃。”


而在修复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外。“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创作路径就改变了,初衷完全不一样了。”而意外往往伴随着惊喜,许多作品都是不同时空的物品重新组合在一起,并非刻意而为之,而是巧合和机缘。例如,臧坤坤没有大型工作室,所以他的部分的大作品都是用小作品拼起来的,他将劣势与局限转化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割的画面,成就了其作品野蛮的风格。“我自己都会感到意外,那别人肯定也会意外,这就是成功吧。其实艺术家的创作接近于一个神圣的过程,就是把日常之物神化。你觉得这不可能实现,但是经过你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最终实现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事实上,创作时臧坤坤也会给自己“找罪受”,他把困难当作一种法宝。他对作品有要求,当明确了创作的大致方向后,他会故意为自己找一些麻烦,他认为有要求才会有反复,才有惊喜。“如果自己都觉得这件作品平淡如水了,那别人也是在经验范围之内,这样的转化是不够的。”


▲ 臧坤坤,容器,仿生,丙烯,木,金属,绘画直径,60cm,厚,3.5cm,金属:97.5×49×3.5cm,内径:60cm,2017


▲ 臧坤坤,高光,丙烯,砂布,木,140×200×4.2cm,2017


▲ 臧坤坤,容器·无题,丙烯,亚麻布,200 x 314 x 2.5 cm,2016


我的求知欲是一个巨大的容器


臧坤坤给自己的一系列作品命名为“容器”,这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指涉的暗示。容器不仅指代物理的事物,还可以作为话语的容纳所,语意在其中填充。他说,在他的创作中,从来没有灵机一动或是灵感爆发的瞬间。作品过渡的都很舒缓,不会突然间改变。“可能因为我兴趣比较广,不会看到某一类型、流派的艺术家就被打动、影响了,不需要一定是艺术给我灵感,我觉得生活也可以给我影响。就像你看一本书,可能看完后再过一年,你都忘了讲的是什么,但实际上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其实做的所有的功都没有白做的,都会不知不觉中地积累、充实自己。我的求知的欲望就是一个容器,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融汇进来的一个巨大的容器。”


臧坤坤不会功利性地或者刻意地去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单一的兴趣点或者知识系统,最终呈现的作品的内涵也会十分单薄。创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丰富的容器,然后他的作品才能够充盈起来。


▲ 臧坤坤,容器-根系,60.5×54CM,移物架、画框、亚麻布、丙烯,2016


▲ 臧坤坤,容器,亚麻布面油彩 ,250×145CM,2014


▲  臧坤坤,容器,根系(II),丙烯,车位锁,亚麻布,木,166×236.5×5cm ,2016 


 Q&A


艺术就是我的自画像



今:怎么看待“王式廓奖”?

臧:我觉得这是一个回馈社会,同时也让王式廓本人的艺术更为世人所了解的奖项,是挺好的一个回馈与互动。


今:怎么看今日美术馆?

臧: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民营美术馆还特少,今日美术馆是中国最早从事民营美术馆建设和运营的,而且做得那么好,是国内的一个楷模。


今:艺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臧:艺术就是我的自画像,是我跟自己相处的方式。因为艺术的定义在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所以我无法确切地说艺术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它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在历史更迭中自发地在推进的一种东西。


今:怎么评价自己的作品?

臧:恨铁不成钢。不够满意,还要继续努力。


今:你创作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臧:怎么继续下去。我不是系列作品类型的艺术家,一个符号画一年、画十年,我从来不会重复这种符号。当然画符号没有错,但我不是。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不同时空里交错进行的,都是打乱的,也是刻意而为之,跟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刻意地去保持一个区别。我也是在做一个实验,就是不同的系列交缠在一起,在不同时空里碰撞。当你做这个系列作品的时候,上一个系列作品可能给你新的感受,互相地交叉和渗透它们的经验,它们的生命力在互相缠绕。


臧坤坤

Zang Kunkun


1986年生于山东青岛,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于今年在苏黎世Mai 36画廊举办个展并在上海大田秀泽画廊举办双个展。作品被北京今日美术馆,新加坡MOCA美术馆、M+视觉文化博物馆、昊美术馆、纽约MOTIF基金会、美国Aaron & Barbaba Levine Collection概念艺术收藏、Uli sigg等重要机构和个人收藏。


2018年8月,他作为“第三届王式廓奖”入围艺术家,参加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2018第三届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为Ta投票

“网络人气奖”将由线上投票产生,截止到9月20日,点击臧坤坤,为他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由今日美术馆和王式廓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8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已于8月26日正式开幕。入围“2018王式廓奖”的艺术家有:蔡雅玲、付帅、江凯群、洛鹏、司建伟、田龙玉、王维思、王卓、叶甫纳、臧坤坤、张春华、郑达。“今日美术馆”公众号陆续推出12位艺术家个人特辑文章,带你深入了解每位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与内心世界。


“2018王式廓奖”最终获奖者名单包括:艺术奖(1名)、特别关注奖(3名)、现场人气奖(1名)和网络人气奖(1名),将于9月22日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揭晓,敬请期待!


2018王式廓奖

暨今日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主办机构】

今日美术馆

王式廓基金会



【展览时间】

2018年8月26日-10月10日 

10:00-18:00

(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今日美术馆1号馆3、4层



【颁奖典礼日期】

2018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