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我们的声音

新闻 > 【雅昌专稿】丛鸣:从具象到抽象,找寻更多的层次安放精神

【雅昌专稿】丛鸣:从具象到抽象,找寻更多的层次安放精神

原创: 张桂森 雅昌艺术网 2017年12月20日


▲艺术家丛鸣

近日,今日美术馆携手王式廓艺术基金会与金融客推出了王式廓奖的回顾展,精选了十多位两届王式廓奖入围青年艺术家的三十余件优秀作品展出,在金融客咖啡成立三周年之际,通过举办王式廓奖回顾展和“金融与艺术的对话”论坛、义卖等公益活动,加强王式廓基金会与金融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艺术与公益的传播与推广。2017王式廓奖的“艺术故事奖”得主丛鸣也出现在展览名单里,这位出生于1989年的年轻画家闯入人们的视野。


▲丛鸣自画像

丛鸣1岁时因病失聪,儿时的丛鸣除了每天到残联接受语训外,闲暇时喜欢涂画,每次画完都会高兴地拿着画对父亲说些听不懂的话。父亲看丛鸣喜欢绘画,就将他送到了少年宫学习,慢慢将丛鸣引导到绘画艺术这条道路上。为了让丛鸣学会说话和陪同他一起上美术专业课,丛鸣父亲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专心陪同辅导丛鸣。20几年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父亲始终陪伴在丛鸣左右。


▲《纸飞机》100cm×140cm-2009年

“我父亲二十几年的陪伴让我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从小是父母用识拼音的方法教我认字,千万遍的重复训练让我发音正确,才可以与他人交流。长大读书时,在我无法听懂和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时,是我父亲陪我一起上课、一起画画、一起成长。在我读高中时父亲就为我请了油画老师让我笨鸟先飞,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时还是父亲给我做同期翻译,因为怕我误解了导师的授课重点,辜负了宝贵的研修课程。我现在差不多和父亲当年辞职开始陪伴我的时候一样大,但我仍然难以想象放弃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二十几年的辛苦陪读父亲是如何做到的。”丛鸣说到。


▲《格局》系列之一100cm×160cm-2012年

丛鸣相信天赋是上帝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打开的另一扇窗户,通过绘画,丛鸣将对世界的感悟呈现给大家。“我相信勤能补拙,无论在学习和绘画方面,我的先天条件都远落后于他人。因为失聪,我要跟上同龄人的步伐,就要付出别人数倍的努力,正是这些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我,让我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下来。”

因为听不见,丛鸣必须依靠观察和思考去学习知识和绘画创作,丛鸣的每一次创作上的升华不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感悟和思考不断创作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直到有所创新和突破。


▲《创世》60cm×60cm-2013年

这样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在高中时,丛鸣就开始学习油画,到高中毕业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系列作品,还得以在德国巴伐利亚洲政府办画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就读期间,丛鸣经常熬夜搞创作,广州的天气酷暑难耐,他只能放一盆水在身边不停地擦汗;而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期间,丛鸣为了在绘画语言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每次都是夜里11点门卫来赶他才离开画室。后来丛鸣索性就在学院附近租个房子继续创作,有灵感时工作到天亮再去上课。后来,丛鸣的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并有机会做各种国内外画展。

丛鸣说他始终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今年我在大连美术馆做的个人画展中展出的六十幅作品就是从众多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我如果没有前期的大量创作就是机会来了也是把握不住的。坚持和毅力是分不开的,读书和见识也是成长的重要过程,参观各种画展,研究古今中外的名家字画,都让我受益匪浅。”



▲《当代蒙娜丽莎》60cm×60cm-2013年

雅昌艺术网:当时为什么想到考广州美院?

丛鸣:我觉得广州美术学院气氛特别好,而且比较开放,当时也没想到这么幸运能考上。

丛鸣父亲:我跟你说一个小插曲,我送他到工作室的时候,他宿舍里有四个同学,我就按年龄排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大考了四年进的油画系,老二考了三年,老三考了两年,他考一次就进去了。当时内地招生名额特别少,还有一个小插曲丛鸣他不知道,我是单独去的广美,他没来之前我要考察,学校是不是对他有歧视或者是别的想法,确实到别人的大学也是这样的,好像是有点儿歧视的感觉。到了广美,教务处的吴院说,他说我们美学院招的是绘画语言,没有歧视,一切只需要通过绘画来表现。

雅昌艺术网:丛鸣是从多小开始就学画画。

丛鸣:小学二年级开始画画。


▲《曙》系列之一120cm×120cm-2014年

雅昌艺术网: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机缘?

丛鸣:我8个月大的时候感冒发烧,导致失聪,我爸爸希望我在将来有一技之长就把我带到美术学校学习绘画,从小就开始学画画,一直到现在,所以说是我爸爸看到我喜欢画画,就决定了要做这件事。

雅昌艺术网:那个时候就决定走职业画家这条路吗?有没有想过别的?

丛鸣爸爸:从小学习画画的时候是速写、色彩,因为小学我一直陪他,我也跟他一起画画,一起上课。到了高中以后就开始学水粉,水粉是为了画油画打基础的,他就笨鸟先飞,高中的时候已经开始学油画。高中毕业时就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办了一次展览,这个已经形成自己的系列作品,上大学以后他就博取各家所长,开始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


▲《恋》60cm×60cm-2015年

雅昌艺术网:所以从小学画就比别人花费时间长?

丛鸣:更长。中间有一阶段是遇到了瓶颈。因为我学画很长时间,难免会有遇到比较枯燥的时候,麻木的感觉。毕业之后回到大连,那个时候是我比较困难的时候,有点儿画不下去的感觉,所以停了一段时间。做别的事情,比如说看书,看电影,感受生活的样子。一直到开始接触水墨,因为在央美做过材料绘画,我就想要把水墨加入到综合材料里,我喜欢在水墨宣纸上做肌理效果,又用坦培拉的方式涂色,在这过程中找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的感觉。最近正在创作一个大幅的宣纸水墨画,尝试新的系列。

雅昌艺术网:水墨上的尝试和油画材料对你来讲有什么不一样?

丛鸣:做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思,基本上是这样的。油画布上加上肌理,有丙烯、有色彩、油彩都可以去用的,不拘一格。


▲《菩提》92cm×124cm-2016年

雅昌艺术网:比较综合材料的感觉。

丛鸣:就是尝试不同的材料去创作。在宣纸上的尝试,我计划明年做一个个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大幅宣纸上做出来的效果,和小幅的作品不太一样,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雅昌艺术网:从之前的较为写实的风格到现在有抽象意味的尝试,为何有这种转变?

丛鸣:因为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油画专业,当时是具象写实,后来我发现写实好像不足以让我能够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在广美毕业之后就上了央美研修班,学了综合材料绘画,接触到抽象之后,我就觉得这个挺好玩,很吸引我,就慢慢发生了一些转变。


▲《幻》cm×97cm-2016年

雅昌艺术网:这种转变是怎么开始的?先从材料实验开始吗?

丛鸣:一开始我是不太适应的,想把具象跟抽象结合起来,后来慢慢的完全抽象了,因为我觉得可以表达更多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而且可以给观众留下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幻》cm×97cm-2016年

雅昌艺术网:这种转变是怎么开始的?先从材料实验开始吗?

丛鸣:一开始我是不太适应的,想把具象跟抽象结合起来,后来慢慢的完全抽象了,因为我觉得可以表达更多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而且可以给观众留下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天书系列》之一100cm×175cm-2016年

雅昌艺术网:除了画画,平时的爱好是什么?

丛鸣:看书和看电影,比较喜欢看电影。

雅昌艺术网:比较哪个导演的作品?

丛鸣:我比较欣赏李安,还有王家卫。

作者:张桂森

编辑:陶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