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我们的声音

“2018王式廓奖”提名展 探索当代艺术新面相

2018-08-29 00:00:00 南方都市报 


洛鹏的装置作品《马拉之手》

南都讯 记者黄茜发自北京 由今日美术馆与王式廓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8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提名展”8月26日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启幕。展览展出蔡雅玲、付帅、江凯群、洛鹏、司建伟等12位入围“2018王式廓奖”的青年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涵盖绘画、影像、雕塑、装置等艺术门类。这些作品不守旧、不媚俗,它们在人性的宽阔和幽微处勘察,在观念和技巧的前沿,不断探寻当代艺术的新面相。

在未来一个月的展期内,它们将接受专家评委及观众的投票,角逐最终的奖项。同期开幕的还有“第二届王式廓奖”获得者、艺术家孟柏伸的个展“用‘涂抹’观照真实”。

评选注重艺术家的艺术性和创造力

从创立之初,“王式廓奖”就是一个非市场化的、鼓励艺术家进行多元的、个性化表达的奖项。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在展览前言里表示,在借鉴了前两届的经验之后,今年的“王式廓奖”能够更加满足青年艺术家的需求,包括为艺术家办展、提供奖金,创造海外交流机会等。

“有些艺术家的创新性作品很难迅速被市场认可,‘王式廓奖’就是这样一个支持艺术家创造的可能性和多样性的平台。”高鹏说。

南都记者获悉,今年的提名展通过网络征集和专家提名的方式,面向30-45岁年龄段的艺术家公开征集作品。入围的十二位艺术家:蔡雅玲、付帅、江凯群、洛鹏、司建伟、田龙玉、王维思、王卓、叶甫纳、藏坤坤、张春华、郑达,大多是艺术领域持之以恒的坚守者,已形成成熟的艺术语言、创作理路和个性风格。

入围作品多元、怪诞、开脑洞

2014年4月10日起,司建伟将一部分用脱粒机脱离掉的玉米粒作为种子,播种在北京他走过的各个地方,开始他的“玉米计划”。展览现场,展出了他用玉米脱粒机、玉米和亚克力组成的作品《淘·离》。在极度日常化的一堆玉米棒子和一架脱粒机背后,是一段艺术理论家亚瑟·丹托的文字。

几乎所有入围艺术家的作品,都突破了我们对经典艺术的固有定义。整个展厅因而显得多元、怪诞,令人脑洞大开。

蔡雅玲的装置作品《妈妈》,未通电时黯淡无光,在电源接通的瞬间璀璨夺目,代表着艺术家做了妈妈之后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深刻认知。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洛鹏,在现场展览绘制完成了装置《马拉之手》,看似对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的戏仿,又仿佛在探索艺术创作手稿和“完成品”之间的界限。洛鹏说:“创作的动因多是从质疑所谓记忆中的伤疤开始,每次揭开伤疤的过程都是一次自我手术。”

“涂抹”的同时也观照时代的真实

同期开幕的“ 用"涂 抹"观照真实—孟柏伸个展”由著名艺术批评家栗宪庭担纲策展,展览呈现孟柏伸的两件大型装置作品《悬置》与《河》。

策展人栗宪庭表示,用铅笔“涂抹”这个行为,贯穿了孟柏伸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他在“涂抹”的同时也“观照”了一个时代变迁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