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News > 【雅昌专稿】孟柏伸:用铅笔创作的“苦行僧”

【雅昌专稿】孟柏伸:用铅笔创作的“苦行僧”

来源:张桂森 雅昌艺术网 2017-12-14  

2017年12月12日,由王式廓基金会携手今日美术馆共同举办的“金融与艺术的对话·王式廓回顾展”在北京金融客咖啡正式开幕。


▲艺术家孟柏伸


今年6月,由王式廓基金会携手今日美术馆举办的“时代渐强音:2017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上,艺术家孟柏伸凭借作品《悬置》摘得桂冠,一举获得2017年王式廓奖艺术奖。



这位用铅笔创作的艺术家更像是一位苦行僧。十年前,孟柏伸无意中从儿时的游戏中得到启发找到了铅笔材料新的可能性,将这种材料语言与自己的信仰题材相结合,便开始了苦行般的创作并一直延续至今。


 

▲《悬置》木,铅笔,尺寸可变,2016-2017


漫长的追叙,孟柏伸探讨的是信仰在中国的更替与变迁过程。他陆陆续续创作了《盲经》系列,包括《圣经》、《毛主席语录》、《金刚经》、《古兰经》、《三字经》《道德经》等作品。

日复一日的叠加式的“写经”的创作过程更像是带有某种修行式的行为艺术元素,但这只是孟柏伸对艺术的尊重态度和对当时喧嚣浮躁社会风气的对抗方式,他并没有从神学的角度来阐述宗教信仰,而是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信仰与社会、时代的关系进而追问人与自然的关系。


▲《盲经》纸上铅笔,110cmx1000cm,2009

▲《盲经》局部


在这些作品中,孟柏伸将经着手工制成盲文模板,之后在卷筒素描纸上用铅笔拓印,以中国画手卷的形式,每卷宽一米,长二十米或者更长。整部作品约计几百卷数千米长。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现在已经完成了部分《圣经》,整个系列估计得耗时几年才能最终完成。“其间也是一个自我修炼和参悟的过程。用纸,铅笔这种返璞归真的材料,也许更能贴切经着和作品的内涵。”孟柏伸说到。


《西藏度亡经》木板纸上铅笔,150x174cm,2012


《经变故事》之《道德经》木板纸上铅笔,150x150cm,2012


  “经变”即“变相”,通过图画宗教故事向信众演绎宗教旨义。《经变故事》取材于《圣经》、《古兰经》、《道德经》、《金刚经》四部最有代表性的宗教经典,以条形码仿照变相,一如消费文化之于经卷典籍。现今琳琅满目的商品簇拥下,人们通过消费得到与文化、传统、道德、信仰以及踞于一切精神授意的相关物,却鲜有几个能够真正进入,体察其与人、灵魂本身的对谈。信仰缺失,道统弥散,令被前人虔诚供奉的经卷变身为象征占有物的符号,则条形码的变相又好比以符号演绎符号。


《反映》局部


  同时,在对美学、文化现状、社会体制及过往经验等进一步反思与置疑,除了虔诚的完成创作之外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思考,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审视当下的社会问题,孟柏伸创作了《反映》、《这是什么》系列。“《反映》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现状进入,讨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碰撞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忧虑传统手工也与现代工业冲突后的尴尬现状,以及将会如何发展。《这是什么》系列是对权威、经典文化表达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以理解为置疑、消解、否定或是其它什么……”

  而在获奖的作品《悬置》中,因城市化演进而注定命运的两棵树木被标本化的肢解成眼下的样子,孟柏伸用铅色改变了它们原本的视觉形态,他说涂抹只能遮掩物质或生命的皮层,截离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理性剖析和重新认知的态度,而悬置的形制亦是现实无法逾越的惑。“在笔触的重复与时间的叠进中早已遗忘了树木元初的形态,终日沉浸于单纯的黑色与苦行式的劳作之中是自我寻找内心平静与回归精神真实的渴望。”


《悬置》木,铅笔,尺寸可变,2016-2017


  雅昌艺术网:当初是怎么想到用铅这种材料来创作?

  孟柏伸:我是美院壁画系毕业的,期间接触材料比较多,一开始并不把铅笔当成一个材料。铅笔是大家习以为常,日常化的材料,不光是艺术生用的材料和绘画素描,我们这一代80后出生,更早之前我们小学三、四年级以前都是用铅笔,四年级以后才允许用钢笔,跟很多人的生活、记忆情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包括现在都可能放一铅笔头作为一种工具来用。我们对铅笔的熟悉程度可能也是在原有的一个认知界定范围内,比如说就是工具,艺术家用它来画素描草稿,之后用油画颜料把素描的稿子或者是线稿覆盖到下面去了,也是鸟尽弓藏的一种状态。我则用一种强的方式提示出来,用重新的视觉化,用我的一些作品表达一种观念的结合。因为材料本身有态度的问题,也有系统的,但是并不解决终极问题,只是我在利用材料与不同时期的作品里面的观念得到一种结合。


《悬置》局部


  雅昌艺术网:这种创作形式要花大量的时间,您平时在工作室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呢?

  孟柏伸:平时是苦行僧,因为铅笔这种材料不像油彩的大板刷、宽板刷,铅笔的着力点跟我们用的中性笔圆珠笔都一样,就是一个不到一毫米的着力点或者是更粗一点,在纸上、金属各种材料上“涂抹”,把它做成火药的一种效果,是时间的一种积累和重复,反复的重复,达到我所要求的视觉性。


《悬置》局部


  雅昌艺术网:早期创作的一系列宗教信仰题材的作品,是跟自己的信仰有关,还是说只是一个素材?

  孟柏伸:两者都有一点成分。这个方式可能更能沉淀和修炼你的一个心性,2008年前后,中国是一个浮躁的阶段,借着奥运的风,那个阶段是一个小高潮和顶峰,很多的物欲横飞,看到更多的都是一种浮夸的景象,这可能引起我对某些事物的一种思考。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画一些五颜六色的作品,我反而想把自己抽离出来,形成个人的辨识度,大面积黑色在一定的色彩相称之下是否更为突出?当然这个东西可能当时不是想的那么明确,使用材料本身还是维持了画素描的状态,只是用鸟尽弓藏这样一种方式展现在观者眼前,大概是这样。


《触不可及》木,铅笔芯,直径80cm,2015


  雅昌艺术网:很多作品从视觉层面看给人是抽象的观感,这方面你是怎么考虑的?

  孟柏伸:也不是抽象,其实我的作品不归类成抽象,因为我的作品表达的内容很具体。抽象是不需要言说的,也无法言说的一个状态,《盲经》系列的指向性很强,就是在探讨一个信仰跟中国现场之间的问题,是跟中国的文化线历史性之间的关系,这些东西是很具体的,而且有盲文,这个东西不属于抽象,只是从远观感觉是抽象绘画,实际上去体会的时候去看是有内容的,而且内容是具体的。

  雅昌艺术网:最近都在创作什么新的作品?明年是否有新展计划?

  孟柏伸:明年会在今日美术馆做一个个展,是大型的装置,跟我之前那棵树的作品正好把两个一号馆的二楼的主厅跟侧边的侧主厅支撑起来,现在计划是用两件大型装置作品就够了。

(责任编辑:张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