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所藏吴越钱弘俶造阿育王塔及石造宝箧印塔考察报告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5年奖学金获奖者

序言


    本人有幸获得 2015 年度王式廓奖学金资助,前往日本进行学术考察。此次考察与本人博士论文《五代吴越时期的阿育王塔研究》直接相关。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日本境内收藏的吴 越钱俶造阿育王塔与各地广泛分布的石造宝箧印大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该研究的价值是以佛塔为中心,考察中古时期中日两国的佛教物质文化交流。五代吴越 时期,吴越末代国王钱俶推崇佛教,效仿印度阿育王“敬造八万四千塔”,并远颁日本。如今,日本收藏着 9 座带有钱俶铭记的铜制阿育王塔和 1 件出土阿育王塔残片。但国内学者对这批藏品没有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对日本学者此前已有的研究也没有译介和整理,甚至可以说并不了解相关研究成果。此外,日本国内遍布的镰仓时代之后的石造宝箧印大塔,在形制上与钱弘俶造塔相近,究竟与 10 世纪所造吴越阿育王塔有何种联系尚存争议,也纳入了本 人的考察范围。 

    本人于 2016 年 9 月 16 日抵达日本,之后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大阪)外来研究员身份在日本学术访问,因此得以更为从容地展开博士论文的相关考察和资料搜集。本人在日本的考察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日本现藏五代吴越国钱弘俶所造阿育王塔考察;二、日本石造宝箧印塔考察;三、日本金铜宝箧印塔考察;四、日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佛教寺院和神社宝物馆的藏品考察;五、参加美术史、考古学等相关学术会议。以下考察报告,将分五部分记录和论述。


    一、日本现藏五代吴越国钱弘俶所造阿育王塔考察


    实物研究是美术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此次日本考察的核心部分是流传至日本的吴越国 钱弘俶造金属阿育王塔。 

    这批铜制阿育王塔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抵达日本的?到达日本之后,又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的?与中国同时期的阿育王塔贮藏、供养方式有何不同?本人的研究将初步回答这些问题。  


    1. 历史背景


    唐宋之交五代十国时期,偏安江浙一隅的吴越国末代国王钱弘俶毕生崇信佛教,在他为王的三十年间(948-978),吴越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南佛国”。其中,钱弘俶崇佛最著名的 事例就是效仿古印度阿育王事迹,“敬造八万四千塔”。这恰与南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法运通塞志十七之十》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十月条所记相吻合“吴越王钱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他。中藏《宝箧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迄功”。阿育王塔实物在吴越国故境多有发现,浙江金华万佛塔出土发掘了 15 座,为历年之最。



(大阪河内长野市金刚寺所藏《宝箧印经》以及道喜康宝二年(965)所著跋尾《宝箧印经记》。吴天跃/摄 ) 


    吴越国钱弘俶造阿育王塔中还有一部分流传到日本。据日僧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载,938 年比叡山延历寺僧日延入唐,遍游吴越诸地,参拜天台山,于 957 年携钱弘俶塔归国。 此外,钱弘俶还“以五百遣使颁日本”。此事在正史中不见记载,然而在日本僧人道喜康保 二年(965)所著的《宝箧印经记》中有完整的记录。《宝箧印经记》现存的底本有以下几 种:1、《扶桑略记》村上天皇应和元年(961)十一月廿日条全文记载;2、广岛市西福院和大阪河内长野市金刚寺等所藏的《宝箧印经》古写本的题词或者跋尾。康保二年的《宝箧印 经记》与乾德三年乙丑岁(965 年)铭的吴越阿育王塔同一年。但是,目前在日本发现的所 有阿育王塔无一例外都不是乙丑岁(965 年)铭铁塔,而是乙卯岁(955 年)铭铜塔。这一史实,之后在南宋程珌(怀古)所撰的《程端明公洺水集二十六集》(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 年刻,蒋村草堂刻本)之卷十一《临安府五丈观音胜相寺记》中也有记载。 

    日本从公元 894 年开始停止向唐朝派遣唐使之后,两国外交处于低潮期,但日本与偏安东南一隅的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官方仍保持交往,海上民间贸易往来时有记载。以上构成 了本次考察实物的历史背景。


    2. 考察准备


    国内此前尚未有学者赴日本系统考察过钱弘俶造阿育王塔,目前所见中文资料的记录多转引自日本学者的论文。而日本学者论文记载年代久远,馆藏地点有所变动,信息陈旧。本 人的考察和记录可能是国内学者首次赴日本对吴越阿育王塔的系统考察。没有前人经验可以直接借鉴,所有馆藏信息需要重新收集,增加了考察难度。 

    考察机会来之不易,针对金属类藏品,在考察中需要留意的事项,本人除了在出国之前 向导师李军教授请教之外,另请教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青铜器研究专家苏荣誉教授。苏荣誉教授对本人制作的日本所藏铜铸阿育王塔调查表,在工艺技术考察方面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1、是否都分四片焊接?缝隙多宽?焊料的可见性?何种焊料?接合面的平整性?2、涂金抑或鎏金?前者较粗糙而后者紧实?有无贴金?有无多次涂、鎏、贴?3、 铭文的铸抑或刻?4、相轮的做法?铸或者有锻打?方立的工艺,铸或锻、卷?后者有无焊接??5、后期改造或修补痕迹。本人根据这些意见改进了调查表。 

    在日本期间,向奈良大和文华馆的泷朝子研究员请教。泷朝子研究员的主攻方向是 10 世纪东亚中日韩的工艺技术交流,涉及到吴越时期的铜镜和阿育王塔制作,与本人的博士论文题目密切相关。我们通过邮件往来和面谈,就相关的课题进行讨论。针对在日本的吴越阿 育王塔考察,泷朝子研究员给出了相应建议。由泷朝子研究员策划的 “吴越国——西湖养 育的文化的精粹“特别展,将于 2016 年 10 月 8 日至 11 月 13 日在大和文华馆展出。到时会借调奈良檀原古文化研究所藏奈良大峯山出土的钱弘俶造阿育王塔残片(平时不对外展示), 其余大部分文物从浙江省博物馆和临安文物馆临时借调。泷朝子盛情邀请本人届时参观该展览。


    3. 资料统计

(本人在奈良国立博物馆考察吴越阿育王塔。2016 年 1 月 15 日摄。)


    抵达日本之后,按照日本国内文物观览的惯例,随即通过书信、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联系 各大博物馆和寺院,陆续申请考察分藏于各大博物馆、寺院的五代钱弘俶造阿育王塔。 

    由于外国人观览博物馆藏品的手续繁琐,日本博物馆和寺院的申请周期较长,又恰逢日 本新年等原因,最终获得批准于 2016 年 1 月 15 日至 2016 年 3 月底期间,观览了 5 座阿育 王塔。


    4. 日本出土的吴越阿育王塔


(日本出土的两件吴越弘俶造阿育王塔的相对位置。)


    对于美术史研究而言,出土器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有助于我们了解 更详细的时代背景、宗教信仰等信息。 

    到目前为止,日本现藏的吴越钱弘俶所造阿育王塔中,仅有两件是出土物,分别是 1918 年在奈良和歌山东牟娄郡那智胜浦町那智经塚出土的钱弘俶所造阿育王塔,以及 2004 年在 奈良吉野郡天山村大峰山顶出土的阿育王塔残片。出土位置均在日本本洲岛,位于 10 世纪 时的日本国都平安京(今京都)的南面。出土地点的相对步行距离约为 124 公里至 138 公里。 从仅有的发现可初步推测吴越阿育王塔流传到日本之后主要分布在平安京附近。


    ①和歌山那智经塚出土的阿育王塔


(从左至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那智经塚出土的钱弘俶造阿育王塔,所摄侧面本生故事依次为 A 大光明王施首、B 尸毗王救鸽变、C 须大拏王眼施变、D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变。吴天跃/摄 )


    ②奈良大峯山寺出土吴越阿育王塔残片

(奈良大峯山顶遗迹(天川村)出土的铜制钱弘俶塔片,平安时代。左上为“方立”, 右为塔片,描绘的是“大光明王施首”本生故事。图载奈良国立博物馆编,《 聖地寧波: 日本仏教 1300 年の源流》,大伸社,平成 21 年 7 月版,第 51 页。)


    5. 初步结论

    从年代、材质上看,日本所藏 9 座吴越阿育王塔都是 955 年(乙卯年)所造阿育王塔, 全部都是铜塔,未见一例铁塔。 

    从文物来源、流转过程看,日本现藏 9 座完整的吴越钱弘俶造阿育王塔和 1 件残片中,只有 2 件属于出土物,其余均为后世流传文物,且中间流传信息并不明确,无法直接与“以 五百遣使颁日本”的历史记录相对应。之前的研究者没有披露日本所藏阿育王塔的流转信息, 本人在考察中尤其留意这一点,并向各博物馆相关负责研究员咨询,尽可能索取文物档案。根据石田茂作所撰《那智發掘佛教遺物の研究》,在他撰写那智 出经塚发掘报告的 1927 年,日本共发现了 4 座吴越造阿育王塔,分别是京都金胎寺、九州 福冈今津町誓愿寺(大泉坊)、大阪河内金刚寺、和歌山县那智经塚等收藏或出土的阿育塔。其余皆为 1927 年之后陆续发现的。奈良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今日所藏的吴越 阿育王塔均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从私人手中购得,而购入之前的记录不得而知。 

    贮存、供养的方式不同。从日本现藏的 2 件出土的吴越阿育王塔来看,吴越阿育王塔在 中国的贮存、供养方式与日本不同。在中国,大部分出土的钱弘俶造阿育王塔都是在佛塔地 宫或天宫中发现。日本,这 2 件出土的钱弘俶阿育王塔(和歌山那智经塚出土的阿育王塔和奈良大峰山出土阿育王塔残片)主要埋藏在经塚或寺院遗迹中,从出土器物的伴随状况来看, 遗迹性质可能与密教修行有关。 

    文物的真伪判定。一些日本学者认为,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所藏阿育王塔、京都藤井孝服 氏阿育王塔和东京永青文库细川护立侯所藏阿育王塔在年代上均存在争议,可能为后世仿造。 关于东京永青文库细川护立侯所藏钱弘俶阿育王塔,关野贞、常盘大定在《支那文化史迹》 中指认此塔为钱弘俶所造,可惜笔者未获允许考察永青文库藏阿育王塔。 

    从测量数据看,以前尚未有中日学者测量这批阿育王塔的重量。此次考察特地提出,并 得到允许,现场测量了铜阿育王塔的重量。另外,对细部的尺寸、铭文等也做了重新测量和记录,并发现关根俊一记录中的一处错误 。


    二、日本石造宝箧印塔考察 

    1. 历史背景

    宝箧印塔是佛塔中较特殊的一种类型,被认为是在中国古塔中保留了较浓厚的印度、中 亚风格的一种类型,它以形似箱箧、内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以 下简称《宝箧印经》)而得名。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宝箧印塔”条曰:“纳宝箧印陀罗尼 之塔也。经中说其功德曰:’造像作塔者,奉安此咒,即成七宝所成之塔,既是奉藏三世如 来全身舍利也。” 

    在中国,“宝箧印塔”这一名称的出现则是晚近的事。《宝箧印经》是在唐开元年间 (713-742)由密宗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译出,为佛教密宗典籍。宝箧印塔与《宝箧印经》 联系在一起是后来的事。据统计,国内现有的宝箧印大塔(1949 年以前建造),尚有 22 座, 其中有 18 座分布在福建、广东两省,均在沿海地区,另 4 座散布于浙江、四川、湖南三省, 这其中尤以福建为最多,共 14 座。建造的年代主要是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宋代 11 座塔均分布于闽粤两地,以福建泉州洛阳桥之塔为最早,建于宋嘉祐四年(1059 年)。为了更好 地与日本的石造宝箧印塔进行比较,本人在赴日本考察前的 2015 年 1 月、2 月相继考察了 福建、浙江现存的石造宝箧印塔。 

    在日本,自平安时代末期(12 世纪末)以来,宝箧印塔的兴造极盛。石造宝箧印塔分 布于日本全境,是日本主要的石造塔之一。然而,关于日本镰仓时期石造宝箧印塔的起源问 题,学界尚存有争议。


    2. 考察准备

    此次对日本各地的宝箧印塔的调查,除了观察其形制、功能,也为了进一步弄清吴越钱 弘俶所造阿育王塔与日本现存镰仓时代之后的宝箧印塔之间的关系。 
    日本学者对于石造宝箧印塔的研究,代表性的专著主要有吉川功著《石造宝篋印塔の成立》,薮田嘉一郎著《宝箧印塔の起源》 ,狭川真一、松井一明著《中世石塔の考古学——五轮塔-宝箧印塔の形式、编年と分布》 、川勝政太郎《石造美術入門》 社会思想社、1967 年等等。专题论文则有村田治郎著《中華における阿育王塔形の诸塔例》 、佐藤亚圣的《关 于中国的石造宝箧印塔》等等。中国学者关于此议题的研究,参见路秉杰、张毅捷《从佛 教的发展背景看镰仓时期石造宝箧印塔的形成》。


    3. 资料统计

    以下仅以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石造宝箧印塔为例。


    ①高野山奥之院的宝箧印塔

( 高野山奥之院家族墓地中作为墓塔的宝箧印塔,年代不详。) 


    ②京都宇治平等院的宝箧印塔

(平安时代源赖政公之墓,宝箧印塔建造年代不详。 )


    ③奈良唐招提寺的宝箧印塔

(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和尚的御庙,其塔为宝箧印塔形,坟塚为馒头包形。建造年代不详。 )


    奈良国立博物馆前的宝箧印塔


(奈良国立博物馆佛像馆前湖心岛的宝箧印塔。建造年代为镰仓时代。)


    4. 初步发现


    日本的石造宝箧印塔有明显的日本风格,不能简单地认为日本镰仓时期石造宝箧印塔直 接起源于两宋时期福建泉州地区建造的石造宝箧印塔。日本的石造宝箧印塔在相轮下有段状 造型,而中国两宋的石造宝箧印塔则没有。另外,日本学界曾经提到镰仓时期的石造宝箧印 塔雏形的籾塔,该塔只在日本存在,中国则没有这种塔。因此,日本的石造宝箧印塔与吴越钱弘俶传来的阿育王塔关系不大,与泉州地区的石造宝箧印塔关系也未必有此前学者所说的那么紧密。需要重视日本自身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本人同意中国学者路秉杰、 张毅捷的看法。


    三、日本金铜宝箧印塔考察 


    日本在吴越钱弘俶造阿育王塔之后仍有制作金铜宝箧印塔。与此同时,在中国,五代吴越国之后,宋元明清民间陆续仿造吴越阿育王塔,继续制作形式类似的金铜阿育王塔。但日 本后来制作的金铜宝箧印塔与吴越钱弘俶造阿育王塔在形式和构造上有很大的差异,而较接 近日本石造宝箧印塔。


    1.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黑漆宝箧印塔嵌装舍利厨子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黑漆宝箧印塔嵌装舍利厨子(附法华经),载奈良大和文华馆 《仏教の箱》展览图录,天理时报社,2016 年 1 月版。)


    2. 高野山灵宝馆藏金铜宝箧印塔 


(高野山灵宝馆藏南保又二郎骨藏器,金铜宝箧印经塔形式。载景山春树《舎利信 仰 その研究と史料》,东京美术,1986 年 2 月版。)


    2015 年 10 月 24 日至 10 月 25 日前往高野山金刚峰寺和灵宝馆考察时,该金铜宝箧印 塔并未展出。后在相关图书资料中见到。 


    四、各博物馆、美术馆、佛教寺院和神社宝物馆的藏品考察


    在日本期间,根据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特别展览的时间,安排博物馆观览计划,这样既 囊括了常设展览,也兼顾到特别展。其中,与本人的研究最相关的展览如下,其他展览参见 本人的行程表:


    1. 奈良国立博物馆第 67 回正仓院展

(第 67 回奈良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展海报。) 


    参观时间:2015 年 10 月 30 日。 

    东大寺正仓院文物展是每年奈良国立博物馆推出的重要展览。东大寺正仓院,原本是用 来保管古代寺院财宝的仓库,建于八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全部为木质建筑。由于其独特的 校仓建筑,才完好地保存了古代宝物长达一千多年。现在由日本政府(内阁府宫内厅)管理。 正仓院收藏有建立东大寺的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使用过的服饰、家居、乐器、玩具、兵器等 各式各样的宝物,总数达 9000 件之多。其中也包括从唐代中国、新罗等地,甚至波斯而来 的文物,被誉为陆上丝绸之路的真正意义上的终点。每年展示的物品均不同,展览期间,可谓万人空巷。  


    2. 大阪大学综合博物馆第 19 回策划展《金铜仏きらきらし:关于 5-9 世纪东亚的金铜 佛像的日韩共同研究》 


(大阪大学综合学术博物馆与本次展览海报《金铜仏きらきらし》。)


    参观时间:2015 年 11 月 14 日。

    该展览侧重金铜佛像的成分分析,以技术史角度分析古 代金铜佛像的制作工艺。在日本筑波大学佛教美术史专业八木春生先生的带领下,与筑波大学佛教美术专业学生一同参观。 


    3. 京都龙谷大学博物馆 

( 京都龙谷大学博物馆外景 )


    参观时间:2016 年 1 月 31 日。 

    京都龙谷博物馆是京都净土真宗西本愿寺的附属博物馆。熟悉佛教艺术的人都曾听说过 西本愿寺寺主大谷光瑞率领丝绸之路考察队,前往中亚、新疆考察的故事,但龙谷博物馆展出的大谷探险队收集的文物不多,其常设展览的主题是《佛教的思想和文化:从印度到日本》, 著名的中亚、印度佛教艺术史家宫治昭先生也参与了幕后策划。在这里还看到龙谷大学对伯孜克里克石窟 15 窟誓愿图的复原,复原了一半的走廊。恢复之后的壁画,能看到主要用色 偏好红色和绿色。最近的特集展示是「子どもの“め”に写る仏教世界」(孩子眼中的佛教世界)。主办人是山本高之,所藏地点是东京森美术馆,现在京都巡展。山本高之向孩子们讲述以地狱十王为题材的佛教故事和绘画,孩子们将生活中的恶现象联系起来,动手制作自己 眼中的地狱世界。现场还有一幅孩子们临摹伯兹克里克石窟 15 窟的誓愿佛。配色艳丽,也 很有独到趣味。博物馆的展示,在与观众的互动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 奈良大和文华馆《佛教之箱——庄严的东亚容器》展览 


(本人与奈良大和文华馆的泷朝子研究员在展览海报前合影。)


    参观时间:2016 年 2 月 20 日。 

    大和文华馆的泷朝子研究员亲自讲解。以佛教容物箱为主题的展览可以帮助观者更直观 地理解中古时期的佛具。展览分成五个部分:1、容纳舍利;2、容纳佛像;3、容纳经卷;4、 容纳佛具;5、各种其他箱子。该布展的一大优点是横跨中日韩的素材,将东亚区域的佛具交流视为一个整体,显示了跨文化、跨区域的国际视野。


    五、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1. 日本中国考古学会 2015 年度大会


(日本中国考古学会 2015 年度大会现场,会议休息时间,参会者自由讨论。)


    2015 年 12 月 19 日、20 日参加日本东京成城大学举办的中国考古学会年会。今年的中 国考古学会年会,涉及佛教考古、佛教美术的议题较多,与本人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朱岩石发表了《考古学视角下的 3~6 世纪邺城研究》,指出北朝晚期的 邺城是中原北方地区佛学的中心。依次分析了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葬坑、 核桃园佛教建筑群等一批重要遗迹和遗物。仓本尚德发表了《刻经和造像铭所见邺城的佛教》。 八木春生以《邺城以及附近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的特色》为题作报告,着重论述北齐佛教的 脱汉民族化的特点。德留大辅的《邺城附近出土的东魏、北齐时期所见陶瓷器的样相貌》、 小林仁的《邺城附近的东魏、北齐时期的陶俑所见的特质及其位置》,也有精彩独到的发现。 东北大学佐川正敏教授报告的《古代中国的佛寺木塔的心礎和舍利奉安装置的变迁以及对韩 日的影响》,涉及到舍利安葬、舍利庄严的问题,颇有意思。 

    另外,在场外研究生海报论文发表中,印象最深的是末森熏《敦煌莫高窟北朝期窟的造 营的展开之考察——以千佛图像的描写法的变迁为中心》,他的切入点恰是前人忽略的。在 这次会议上也遇到不少佛教美术史、佛教考古的同行,以后可以继续交流。


    2. 日本第 63 回西藏学会大会 


    2015 年 11 月 14 日下午,在大阪四天王寺大学召开第 63 回藏学大会。藏学大会的很多 主题比较难懂,此行主要是见立川武藏和长野泰彦两位教授,这两位都是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已退休的教授,如今年事已高,长野先生还是现任日本藏学大会的会长。立川武藏先生的中 文不太好,几乎不会说,他会藏语、梵语和英语。我与他交流了考察高野山的事。立川教授 赠送我两张光碟,都是他亲自参与解说的,一张介绍泰国曼谷的佛塔,另一张关于尼泊尔加 德满都的佛塔建造。 

    当天下午听了 4 场主讲报告,分别是大川谦作的《现代藏学和代替民族志的问题》,池 田巧的《关于中国学之藏学》,介绍中国学界的藏学研究。小长谷有纪《蒙古学界的新动向》。 立川武藏《佛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立场》。第二天是世界各地研究藏学的年轻学者发表相关研 究,其背景有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等,受益匪浅。


      3. 关西大学“世界的文化财保护”会议 

(叙利亚文化遗产研究学者 Youssef Kanjou 发表《叙利亚文化遗产的悲剧》。)


    2016 年 2 月 28 日、29 日,在关西大学召开世界的文化财保护会议。该会议主要针对各 国文化财的保护和修复,偏重理工科背景,会议语言是英语和日语。2 月 28 日那一场我无 法出席现场。全部是日本学界关于埃及的文化财修复的成果和课题。关西大学有专门的埃及 学研究中心。2 月 29 日报告内容包括波兰的壁画(发表者也是美术史背景的)、阿拉伯半岛巴林的考古遗产、叙利亚的文化遗产悲剧等等。基本都是介绍性质,少有非常专门深入的讨论。在会场见到了敦煌研究院保存研究所的苏伯民老师和筑波大学的佛教美术史博士末森熏先生。


    4. 河合洋尚文化遗产研究室和空间论读书会 

(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河合洋尚老师“文化遗产”研究室读书会现场。)


    2015 年 9 月抵达日本至今,陆续参加河合洋尚老师主持的每月一次的“空间论读书会”。 例如,2015 年 11 月 13 日:空间论读书会,读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我发表日本高野山研究的设想。2015 年 2 月,庄司一步发表秘鲁考古学相关研究。其他时间,阅读床吕郁哉、 河合香吏主编的《ものの人類学》一书,并翻译。  


后记


    以上对日本所藏吴越国钱弘俶造阿育王塔,只是初步的考察和研究。由于精力和能力有 限,上文的记录和论述仍有许多不足乃至失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有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留待未来解决。比如,从遗址出土的伴随状况来看日本所藏吴越阿育王塔与当时信仰之间的关系:京都金胎寺和大阪来迎寺所藏吴越阿育王塔的后世追加庄严的意义,等等。需要在进 一步文献阅读、实物对照的基础上解答。



参考资料

  1. 1. 相关研究参见小野英二《<宝箧印经记>にみる日本の阿育王塔信仰受容の一断面》。载《奈良美术研究》 7 号。 
  2. 2. 石田茂作:《那智發掘佛教遺物の研究》,帝室博物馆学报第五册,昭和二年(1927 年)十二月 
  3. 3. 闫爱宾:《宝箧印塔(金涂塔)及相关研究》,同济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指导老师:路秉杰。 
  4. 4. 吉川功:《石造宝篋印塔の成立》,第一书房,2000 年版。 
  5. 5. 薮田嘉一郎:《宝箧印塔の起源》,综艺会,1967 年版。 
  6. 6. 狭川真一、松井一明:《中世石塔の考古学——五轮塔-宝箧印塔の形式、编年と分布》,高志书院,2012 年版。
  7. 7. 川勝政太郎:《石造美術入門》,社会思想社,1967 年版。 
  8. 8. 村田治郎:《中国阿育王塔形的诸塔例》,《史迹与美术》,1969 年版。 
  9. 9. 佐藤亚圣:《关于中国的石造宝箧印塔》,载《东方建筑遗产-2010 年卷》,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编,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0 年版。
  10. 10. 路秉杰、张毅捷《从佛教的发展背景看镰仓时期石造宝箧印塔的形成》,《建筑史》(第 29 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