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News > 壮阔的民族史诗: 王式廓《血衣》组稿亮相中国嘉德2016秋拍

壮阔的民族史诗: 王式廓《血衣》组稿亮相中国嘉德2016秋拍

2016-10-24 09:05:15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中国嘉德首次推出《素心迹神——油画名家手稿专场》,为藏家呈现新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典范——王式廓《血衣》组稿,希望能为广大藏家提供赏鉴“手稿”创作的多种角度,唤起收藏市场对“手稿”艺术价值的重新认识。

  随着国际艺术发展逐步进入到当代艺术阶段,艺术语言的重新界定及拓展以势如破竹的速度展开,手稿的概念也在随之转变。

  在多元化的影响下,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为人民提供了一条思考以及观看世界的新方式,也为新的艺术语言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手稿语言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语境中,生发出新的形势和功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其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时间性和过程美,视觉上的耐读性,以及隐私性、痕迹感,使得手稿呈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审美路径。作为传达现代人复杂精神性的载体,手稿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国内,以王式廓为代表的前辈艺术家为手稿艺术铺垫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当代的陈丹青王沂东周春芽、刘炜等,使手稿语言在思想领域载入新的表现通道。这些艺术家们为手稿语言的发展做了不可替代性的贡献,同时也用作品提醒我们,手稿在当前语境下的独立而独特艺术价值,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 王式廓 在画室创作素描《血衣》 1959年 张祖道摄

  ▲ 王式廓《血衣》油画稿 1973年 100 x 184 cm

  中国美术馆藏

  王式廓《血衣》组稿:

  壮阔的民族史诗

  王式廓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中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血衣》、《井冈山会师》、《参军》等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1911年,王式廓出生于山东掖县,1933年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学习西画,在林风眠、吴大羽等人的影响下,接受着严格的专业训练并进行着绘画创作。在学习西画的同时,王式廓从未放松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加上艺术界对革命斗争与劳苦大众的深刻同情,更加深了他对于民主与独立的追求。1935年,带着振兴国内画坛的期望,王式廓东渡日本求学,考取了当时日本美术的最高学府——东京美术学校。三十年代的日本画坛,正狂热地追求风靡一时的各种欧洲流派,王式廓却不愿随波逐流,在学校师从藤岛武二学习传统的写实绘画艺术,并有意识地选取国外优秀艺术融汇在自己的绘画语言中,为后来朴实深沉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回国后,王式廓通过留日同学会的介绍参加救亡工作,在山东聊城任革命宣传干事。鲁西北进入军事行动后,王式廓转入延安红色根据地,开始了进行历史画与革命宣传画创作的艺术生涯。

  ■ 王式廓《血衣》彩色绘稿

  50 × 74 cm

  1959年

  木板 油画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王式廓创作的形式语言不仅在于其具象造型上游刃有余的技巧和能力,更在于与具象结合在一起的抽象性语言的把握和运用,他以高度的画面结构意识,一边进行绘画创作,一边经营构图,高低起落、左顾右盼、对比中的和谐、无序中的有序都信手拈来,无论大小画幅、人物向背、场面安排皆有建构,即使是即兴之作也尤见慧心。

  王式廓的不朽在于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艺术良知和人本主义情怀,其创作的《血衣》足以证明其深入体验生活的艺术主张,是新中国美术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无论是对形象形式感的处理,还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都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风采。画面的视觉关系充满动感与冲突,瞬间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刻画了农民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历史贡献和节奏丰富的社会变奏曲。

  ■ 王式廓 《血衣》素材手稿及河南写生素材(41件选4)

  1950-70年代

  尺寸、材质不一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在构图上,王式廓通过人物的组合、群法、层次来表现“影像”般的构图节奏,如举着血衣控诉的妇女的动势和双目失明的老妪的躯体,都迸发着悲怆激愤的韵律。为了创作《血衣》,王式廓反复推敲构图和人物形象,不论是素描还是油画,都显示出对造型空间描写的异常重视,1953年,王式廓根据收集的大量素材画出了《血衣》的第一幅草图,1957年又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草图和6幅创作习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和“深入生活—素材写生—草图研究—画布创作”的创作方式,不仅对新中国的主体性创作和学院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成为新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成功典范。

  ■ 王式廓 《血衣》素材手稿及河南写生素材(41件选4)

  1950-70年代

  尺寸、材质不一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早在《血衣》问世之前,《血衣》的草图和相关素材创作已经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对旧中国农民反抗与斗争的深入刻画表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深刻内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所创造的人民形象紧紧抓住活生生的实际生活,哪怕眼角上一根线的斜度和转折,都无不紧扣观者心弦。如此次推出的《血衣》习作,画家将西洋绘画的古典技法与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反映出每个农民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斗争力量和仇恨感情。而另外的3件水墨习作,更显现出王式廓早年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

  王式廓毕生都怀着对农民深厚的阶级感情,他熟悉农村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各种人物,因而在选择对象时,总以能够代表中国农民的那种浑厚、淳朴、深沉气质的人物为典型,王式廓曾如此感叹:“贫下中农是改天换地的英雄啊!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你们的革命精神画出来”。正如此次推出的河南系列的人物创作,从观察到表现,画家用一个艺术家所必备的锐利目光,捕捉到最动人纯正、自然真切的造型语言,线条的强弱粗细、明暗的轻重、笔触的刚柔方圆等都因人而异,使作品显示出跃动的活力,带有鲜明的独自面貌和意趣。

  ■ 王式廓 侧身妇女像

  42 × 32 cm

  1950年代

  纸板 油画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除油画创作外,王式廓作品的气质美和内在力量,使人们仅凭素描就可以认定其艺术价值,他以素描为媒介,用线、用黑白灰般的简单色彩语言,体现出自身的艺术人格,也正因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验,王式廓的素描具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气派。此次推出的5件素描创作,横跨其艺术创作的多个不同时期,画家以写实为依据表现出深层的精神特质,画风朴实厚重,用线一节一节联接,一笔一划都实在,同时又变换手法,用皴擦等手法营造出丰富而结识的透明效果。王式廓的素描显露出刚劲沉厚、硬朗有力的笔线风格,单线时紧劲有序,复线时丰富深厚,没有柔美与流气,有的只是一种强劲的书法性与精神性。

  ■ 王式廓 《血衣》素材手稿及河南写生素材(41件选4)

  1950-70年代

  尺寸、材质不一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王式廓作品的美学特征,与其遵循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实的艺术语言及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有着莫大关联,没有居高临下的、自视深刻的贵族气味,不依靠个别的精彩之笔,更没有忸怩作态的浮华习气,王式廓艺术中所显露出的真挚态度,使被描绘的人或事都显露出固有的精神特质,更让观者深刻感受到沉甸甸的感情分量。

  王式廓 《血衣》素材手稿及河南写生素材(41件选4)

  1950-70年代

  尺寸、材质不一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